楊貴誼出2書盼拋磚引玉‧“華馬文學研究邀加入”
(柔佛‧新山16日訊)畢生投入華馬字典與辭典編撰,專注於華馬文化研究與探析,高齡84歲的
楊貴誼希望通過《華馬文化論叢》與《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書籍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更多人得到啟發,對華馬文學交流出一份力。
楊貴誼與夫人陳妙華從事華馬辭典及字典近50年,楊貴誼更是利用畢生的時間,對華馬文化展開研究,是當代本地少有的華馬文化研究者。
楊貴誼今日推介《華馬文化論叢》與《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兩本書籍,他為自己的著作能夠得以結集成書而感到開心,並希望通過書籍出版,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他說,華馬是馬來西亞兩個最大的民族,兩族之間應該互相交流及了解。因此,他希望有志人士能夠多做一些兩族跨文化的研究,並從事一些促進華馬民族關係的工作。
《華馬文化論叢》與《Himpunan Makalah Kebudayan Cina-Melayu》由華社研究中心(後稱“華研”)出版,今日在南方大學學院推介。
出席者包括南方大學學院校長祝家華、華研董事主席周素英、主任詹緣端、義務總秘書陳松青、華研楊貴誼陳妙華贈書珍藏室暨《華馬文化論叢》顧問陳祖明教授,以及學術沙龍主持人、華研學術董事暨馬來亞大學中文系主任祝家豐博士等;贊助人之一的范泉先也到場。
周素英:獲贈馬來文稀有圖書
華研董事主席周素英在推介禮上透露,華研三年前在該中心董事莊華興穿針引線下,獲得楊貴誼夫婦的青睞,將畢生珍藏的馬來文稀有圖書及相關出版品,以及數量龐大的各類馬來文珍貴刊物等,全數無償捐贈給華研。
她說,為了感謝楊貴誼對溝通華馬語文和文化的貢獻,華研特別闢出一間特藏室,將全部贈書和資料收入其中,並建立目錄及開始著手電子數碼化工程的工作。
“我們目前已耗資20多萬令吉購買電子數碼化的儀器,希望未來所有圖書和文獻能夠在網上公開使用,成為全世界的學術文化遺產。”
周素英透露,楊貴誼夫婦捐贈的藏書,包含手稿資料,總數超過4萬冊,單單是圖書類書籍,就有約1萬4千冊;各種語言辭典和字典共1千213部,是楊貴誼夫婦近50年來的收藏。
她透露,481種在1970年代以前出版的馬華文學作品更是贈書的亮點之一;此外,尚有楊貴誼手寫的各類文字稿共9千290頁,辭典編撰版本存稿共1萬3千多頁等。
祝家華:楊貴誼精神令人敬佩
南方大學學院校長祝家華則指出,楊貴誼一身投入於馬來字典的編撰工作,並堅持於馬來文化研究,非常不容易,但楊貴誼永不放棄的精神令他敬佩。
他說,跨文化研究在當今的大馬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卻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他指出,南方大學學院一直希望能夠在這方面作出努力,如一開始創辦及現在復辦的馬來文學系。
“在本校理事長兼創校院長張瑞發的主導下,本校也成立了‘馬來語言文化研究所’,希望為這方面的研究出一分力。”
祝家華也透露,為配合該校25週年校慶,該校將在10月份舉辦“馬來語言文化國際研討會”;另外,該校也預計在9月份可獲得准證,開辦翻譯學碩士課程。(星洲日報‧大柔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