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6, 2011

「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其中有我。」這是華叔常說的話




華叔走了。

門窗上貼着的揮春成了華叔的絕筆,今年年宵再見不到他拿着毛筆專心致志為市民寫揮春的模樣。

華叔走了。

維園六四燭光集會再看不到他的身影,再聽不到他的聲音。華叔二十一年來都喊着的「堅持到底、戰鬥到底」成了絕響。

華叔走了。

他的骨灰將撒在北望祖國的大海,他的骨灰將撒放在歌連臣角的花園,永遠跟香港這片土地在一起。

華叔的弟弟司徒強先生在公佈華叔過世消息時說:「我以華哥一生所做嘅事引以為榮,引以為驕傲。」是的,華叔一生的功業、功績的確值得引以為傲、引以為榮的。要不是華叔幾十年的努力與堅持,香港市民當家作主的路將會更遙遠,香港將不可能成為中國土地上耀目的民主火炬,香港社會將會被強權扭曲壓碎。

港英殖民地政府在經濟上能盡量採取放任、不干預政策,在政治、社會上卻相當高壓,不斷扼殺、打壓民間團體及民間社會,對爭取市民、工人合法權益的個人、團體不時以鐵腕對待,又拉又鎖,有的更被打的頭破血流。但是,華叔沒有被殖民地的鐵拳嚇怕,他敢於堅持原則,敢於堅持正義,敢於為市民、教師爭取權益,在教師同工同酬、中文運動、金禧事件上,華叔都走在最前線,以有理有節,和平非暴力的方式抗爭到底,堅決頂住了港英政府的威迫利誘,成功扭轉了錯誤的政策及措施。更重要的是,華叔沒有因短期成果自滿,反而着力建立可長期抗爭的民間團體、民間力量,好為市民發聲出力。以教師為主的教協就是華叔跟志同道合老師一手創立,此後三十多年一直成為香港民間力量的脊樑,成為推動民主發展的核心力量,成為捍衞香港社會核心價值的護衞。

跟殖民地強權抗爭,成立教協,培育民間力量當然了不起,但華叔更大的貢獻是在推動中國、香港的民主發展上。八十年代初回歸問題浮現,華叔跟不少社運團體及人士堅持民主回歸的立場,要求盡快在香港引入普選,好讓港人治港是真正的港人治港,不是京人或商人治港。他自己更身體力行,積極與志同道合的人籌組政團,參與選舉,幾十年來一直走在爭取民主、爭取雙普選的最前線。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爆發,華叔又走在支援內地學生、工人的最前線,積極聯繫本地不同團體、組織包括與內地關係密切的人士,商討如何合作讓民運可以保持和平理性,可以更持久,可以更深入。到六月四日槍聲響起,坦克輾過長安大街,壓碎人民的民主夢;香港社會即時陷入悲情與恐慌中,支援民運的團體亂作一團,不知何去何從。有的主張罷工罷市罷課,甚至要擠提中資銀行以示抗議;有的則開始考慮如何轉軚,如何退出。華叔沒有被悲情掩蓋,沒有被恐慌嚇倒,很快提出堅持平反六四,長期抗爭戰鬥的方向,與不同團體合組支聯會,擔任主席,把這個跟中共強權周旋的責任扛在肩上。要不是有華叔及支聯會,要不是華叔堅持頂住解散支聯會的壓力,支援民主運動的燭光不可能二十一年來每年都在維園點起,香港不可能成為中國土地上最後一點良心,不斷為天安門母親、劉曉波、趙連海、譚作人等民運及異見人士發聲。

跟任何政治人物一樣,華叔的言行不是沒有爭議性的。殖民地年代,港英官員視他為「麻煩友」、「眼中釘」、「左仔」,怕事的人說他是「攪屎棍」。六四後,北京把他打成反中亂港分子,不讓他踏足內地半步。在爭取民主方面,建制派、保守派認為他激進;新冒起的政團則罵他反動保守,出賣民主。對我們來說,堅持原則、堅持不靠攏當權者的路是最難走的,是最容易開罪那些各有盤算的人的;華叔過去幾十年來走的就是這條崎嶇的民主路,走的就是一條獨立自主不靠攏當權者的路,走的就是爭取民眾倚靠人民的路。對他的非議正好說明他一直堅守原則,不受當權者或某些人的喜好而改變。華叔實在是剛正不阿,不卑不亢的民主鬥士,是讓市民驕傲、敬佩的民主先行者。

「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其中有我。」這是華叔常說的話。昨天他雖走了,但歷史已記下他推動民主的功績,人民牢記着他為民主作出的奮鬥與犧牲。到六四平反的一天,將有無數人走到華叔墓前向他報告這個消息,跟華叔說他的理想信念實現了!

文: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


司徒華自印聖誕卡彙輯

1986年

引用名句: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出處: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1987年

引用名句: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出處:《論語》

1988年

引用名句:寒凝大地發春華

出處:魯迅

1989年

引用名句:城春草木深

出處:杜甫

1990年

引用名句:孩子回答說﹕「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

出處:羅曼羅蘭( Romain Rolland)

1991年

引用名句:他便退出院外,失聲痛哭。

出處:《路加福音》 22章

1992年

引用名句:為甚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出處:艾青

1993年

引用名句: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

出處:聞一多

1994年

引用名句:江天如墨我飛還,折梅不畏蛟龍奪。

出處:龔自珍

1995年

引用名句:手提肝膽輪囷血,一笑心輕白虎堂。

出處:聶紺弩

1996年

引用名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出處:晏殊

1997年

引用名句:不容明月沉天去,東海潮來月怒明。

出處:龔自珍

1998年

引用名句: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出處:《紅樓夢》

1999年

引用名句:世事滄桑 胸中海嶽

出處:龔自珍

2000年

引用名句:去尚纏綿可付簫

出處:龔自珍

2001年

引用名句:望斷天涯路一條

出處:司徒華自作

2002年

引用名句:濯纓濯足延河水,河底漸低岸更高。狼洞難留青面獸,從來謠諑痛離騷。

出處:聶紺弩

2003年

引用名句:西北高樓清怨絕,茫然拔劍幾徘徊。江山無限憑欄處,急雨狂風燕不來。

出處:司徒華自作

2004年

引用名句: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出處:龔自珍

2005年

引用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出處:王維

2006年

引用名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出處:蘇軾

2007年

引用名句: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出處:蘇軾

2008年

引用名句:一寸春心紅到死 四廂花影怒於潮

出處:龔自珍

2009年

引用名句:青山不老生嫵媚 綠水長流自纏綿

出處:司徒華自作

http://ieemdai.blogspot.com/search?updated-min=2011-01-01T00%3A00%3A00-05%3A00&updated-max=2012-01-01T00%3A00%3A00-05%3A00&max-results=27


愛好自由民主的華人領袖
愛好自由民主的華人領袖

熊焱

《明報》2011年1月3日

【明報專訊】讓我終生難忘的當然是2009年5月31日我回到香港參加八九六四紀念活動。最引起全世界矚目的是由香港支聯會舉辦的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其次是以「毋忘六四.繼承英烈志、薪火相傳.接好民主棒」為主題的「紀念六四20周年大遊行」。

關於大遊行網路上這樣記載:

「大遊行先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集合,遊行人士在起步前,包括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香港支聯會副主席李卓人、八九民運學生熊焱以及高志活兩名兒子先後發言。遊行隊伍由20名於1989年出生的青少年、支聯會主要成員、熊焱以及高志活兩名兒子手持大型示威橫額於大概下午3時帶頭起步,沿軒尼詩道經金鐘、中環遊行至中環的香港特區政府總部。下午大概5時半,首批遊行人士抵達香港特區政府總部門外集會。集會時,司徒華、李卓人及熊焱等在集會上發言以及呼叫遊行口號;發言後,司徒華向遊行人士公布有8000人參與是次遊行,是歷屆六四遊行參與人數之冠。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個人數可以是突破了過去很多年的數位,這是令人振奮的。這個原因第一是它(六四事件)的20周年,第二則是要感謝曾蔭權激怒了香港人。』及後,司徒華代表遊行人士遞交請願信後,遊行人士和平散去。」

直接傳給我力量的人

這個記載相當精確,若再輔之以照片和錄影,近乎可以再現當日情景。司徒華叔的形象也會躍然紙上。但文字是不夠的,圖像好一點也還不夠。這裏我所要講的關於華叔的小故事就從這段報道出發。

說終生不忘也不是蓋的,那天全程近5小時的遊行,我和華叔手挽手走完每一步。道路窄時人擠時道路凹凸不平時,就變成了我扶華叔華叔扶我。沿途的壯闊之勢不必我說,他們傳給我力量,但直接傳給我力量的是將近80高齡的司徒華叔。他氣宇軒昂,德高望重,又平易近人,還老當益壯,近5小時的路程腳力不輸給年輕人,連我這個陸軍軍官到了那段上坡也氣喘吁吁,華叔百煉成鋼。遊行結束後華叔發表演說聲如洪鐘!

最有趣的是,遊行中有時實在擠得不行,幾近停頓,我和華叔就有交談,談及89年的天安門。華叔既是一個嚴肅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和藹的人。我現在還記得那天下午的陽光很柔和,照在華叔的臉上,若我是專業攝影師一定會拍出一張高水準的頭像,在香港自由的天空下,萬人之中有一位白髮熠熠的長者在柔和的陽光中自由地 翔。他的精神和氣概鼓舞成千上萬的人。我也是其中備受鼓舞者。

近5小時手挽手走完全程,我們都融入香港市民愛的洪流。香港人鼓舞遊行的隊伍,遊行的人又互相鼓舞。可以這樣說,這個力量讓我看到中國自由民主的希望,令我震撼;而與我手挽手的華叔不僅是我敬佩的人,也是直接傳給我力量的人。

諾貝爾和平獎最合適人選

有關這種震撼我在紀念八九六四的文章中略有記:

香港紀念八九六四20周年的活動給我全身心極大的震撼,震撼之大有一事為證:從那時至今我幾乎棄筆不再寫文章,內心有一種隱秘的動機要把那不可言說的震撼死死的保住和藏起來,生怕她失去,畢竟那經歷是人生高潮中的高潮。這似乎是自私又好像不是,至今未得其解。香港的紀念活動以5月31日的大遊行開始。全程近5個小時,8000多人參加,沿途加入者不計其數。支聯會領袖們及香港各派民主力量的賢哲及領袖們都走在隊伍裏,20年如此。我流亡美國17年第一次踏足中國土地,目睹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一下就把我帶回到了1989年的天安門。震撼之大無法用語言描述。除了時差原因的夜不能寐,89年的記憶鋪天蓋地而來,幾百家媒體輪番轟炸,若不是陸軍練出來的功夫,幾天後就難以招架。10天後我回到美國,發現自己竟減了8磅。更令我震撼者,78歲高齡的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叔全程走完。我和華叔手挽手幾小時一同經歷那難忘的紀念八九六四20周年大遊行。華叔的精神和氣概,以及對中國民主事業的貢獻,尤其對艱難中的中國民主事業的鼓舞,我認為他成為華人中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最為合適。

司徒華叔是香港愛好自由民主人士的領袖,也是世界愛好自由民主的華人領袖。除了大遊行和維園六四燭光晚會,我還記得紀念六四結束後的第一個禮拜天我和華叔又在教會同台講道,留下美好記憶,時時激勵自己。感謝上帝!

作者是前學運領袖,是六四後被通緝的21名學生之一,六四後流亡美國,2009年曾來港出席六四紀念活動。


XXXXXXXXXXXXX


明報社評:司徒華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
司徒華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

《明報》2011年1月3日社評

【明報專訊】華叔廉潔奉公,使與他共事的人都受到感召,因而打造出一個團結無私的戰鬥團隊。

華叔的遺志,尚待其他人接力推動,我們認為沒有華叔的日子,如何繼承華叔開創的優良傳統,是華叔志業能否延續並發展的關鍵。

人稱「華叔」的司徒華先生病逝,終年79歲。在香港社會運動、民主政治發展,以至爭取平反六四和中國實行民主的歷程中,司徒華都是舉足輕重人物,他的選擇和做法,不同立場的人或許評價有異,但是我們認為,「真正的愛國者」此一稱號,司徒華受之無愧;我們也相信,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對此不會有異議。

華叔由工運、社運、從政到六四事件之後的一切作為,都是與專權者對抗,而且透過發展組織,團結最大多數人共赴事工,取得成績,這樣級數的政治人物,除了司徒華,在香港還找不到有人達到他的高度。

過去40年

華叔都向專權者抗爭

上世紀70年代,港英殖民地政府專制獨裁本質,對社會強力控制,大力壓制工運和社會運動,此際司徒華領導全港非學位教師罷課,成功爭取合理待遇,成為工運領袖,這一役,是港人首次藉組織力量,迫使港英讓步,也為社會抗爭立下楷模。此後,華叔爭取中文成為主要教學語言,發起第二次中文運動,又參與揭露金禧中學校董會貪污事件,為公義與當局周旋,並領導香港教育界抗議日本篡改教科書侵華史實等。

到80年代初,華叔儼然成為社會運動領袖,對市民有強大號召力。港英對實質「反殖」的華叔迅速冒起,當然並非樂觀其成,當時港英把華叔視為眼中釘,塑造他是「中共同路人」的形象。至於隨香港刻日回歸,港英借助華叔推動香港民主化,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22年前的六四事件,華叔與李柱銘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組織支聯會,要求平反六四和爭取中國民主,這次他要周旋的中共,力量更龐大,絕非港英的小兒科,特別是九七回歸之後,華叔領導支聯會,隔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唱對台戲,在中央對港影響力愈趨全面之際,華叔所承受壓力之大,旁人也可以感受得到。董建華任特首時,曾要求華叔解散支聯會,被華叔拒絕;另外,去年六四前夕,新民主女神像遭到滋擾等,只是已經公開的事態。

六四事件,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無論中央政府有什麼說法,總之,當日以如此暴烈手段鎮壓,殺害手無寸鐵同胞的行徑,有良知的人都不會接受。而在香港,因為有華叔的堅持,頂住千鈞壓力,才使這樁人神共憤的慘劇,不致在當權者大力壓制之下,從人們的視野和記憶消退。所以,過去40年華叔實際上都與專權者對抗。

昨日,新華社報道司徒華病逝的消息,連標題只有88個字,其中只說他「曾於1998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特區立法會議員」,華叔在港英期間任立法局議員、草委會成員和支聯會主席的關係,都未提及。其實華叔的中國心和中國情,識者或與他共事交往過的人,都有深切體會和感受,華叔經常以年輕時親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的獸行,強調國家必須強大,才不會再遭到欺侮。華叔與中央的主要分歧,在於對六四事件的處理,另外,六四事件的深層根源,在於中國沒有民主,因此華叔領導的支聯會,爭取中國成為真正民主、自由、法治的國度。

中共官方喉舌對華叔評價,不置一詞,應屬避重就輕,而以22年來,中央視支聯會為敵對組織,華叔離世卻未趁機鞭撻,或許已經是對華叔的「禮遇」了。不過,無論官方如何低調,也改變不了絕大多數市民對這位真正愛國者的尊崇。華叔對社會和市民影響最深遠,除了他崢崢風骨,展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對抗專橫擇善固執以外,他留給接棒者的政治資產十分豐厚而珍貴,就是留下了組織良好的力量爭取權益,達至目標。

華叔打開組織工會缺口

成為推動進步主要力量

當年華叔帶領教師成功爭取改善待遇,之後成立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發展到現在,是本港人數最多、力量最大的行業工會,另外,教協創造行業工會先河,給組織獨立工會打開缺口,現在,各個行業都組織獨立工會,成為工運、社運以至推動民主的重要力量。至於支聯會,也是以組織帶動,凝聚市民的感情、意志,參與爭取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

華叔能夠使教協和支聯會成功,其中最重要一點是他清廉自持,道德操守高尚,對一些民主派成員晉身立法會後「享天下」的心態,華叔曾形容為「議員病」,提出嚴厲批評。華叔廉潔奉公,使與他共事的人都受到感召,因而打造出一個團結無私的戰鬥團隊。華叔的遺志,尚待其他人接力推動,我們認為沒有華叔的日子,如何繼承華叔開創的優良傳統,是華叔志業能否延續並發展的關鍵。

華叔遺言把骨灰一半撒落大海,北望中國,另一半撒在歌連臣角墳場的花園,此舉,充分反映他的中國情和香港情。華叔骨灰一半望神州,一半戀香江,這是表面形式,其實,華叔的畢生努力,正如他喜愛的清代詩人、思想家龔自珍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華叔就是以一己生命化為沃土,要換成未來的繁花似錦。這兩句詩,是華叔此生的寫照。華叔,請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