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風光在久遠的記憶 粵劇仍在粉墨登場…
報導:黃嘉雯
昔日紅極一時的粵劇成為夕陽行業,漸漸走向沒落之道,令深愛這傳統中華藝術者感慨萬千。
隨著時代進步,電腦科技也越趨發達,年輕一代對傳統中華藝術已漸陌生,他們對粵劇的認識不多,但粵劇團演員仍不放棄,堅持化上厚妝、披上厚重戲服踏上戲台,為粵劇迷呈獻一套套的粵劇劇目。
粵劇團成員受訪時說,粵劇演員雖有滿腹酸楚,仍堅持向觀眾展呈獻最好的演出。
戲班只留下20多人
“粵劇演出機會減少,現今的神廟慶典活動,粵劇雖仍有一些機會演出,但年輕一輩都較喜歡流行歌舞表演,對于華人的傳統中華文化藝術卻興致缺缺。”
艷陽天粵劇團班主蔡艷香(79歲)指出,她7歲就踏入粵劇界、13歲拜師學藝,跟著父母創辦的“月團圓粵劇團”四處演出。
蔡艷香于1956年創辦“艷陽天粵劇團”,當時戲班成員共有40人,現在只留下20余人,在大馬仍有3至4個戲班在各地方神廟慶典活動演出。
她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粵劇演員嚐盡人生甜酸苦辣,經營戲班不容易,戲班費用龐大,讓她深感艱苦。
她說,曾多次受邀出國教導演員如何做戲,去年也受邀前往香港及廣州教導粵劇方面才藝。
蘇州入口戲服純手工縫製
戲班所有戲服都是從中國蘇州入口,以手工製成,價格不菲。
戲班成員透露,戲服也得跟上流行,每隔2年就會增添部分新戲服,每套戲服價格從數百至數千令吉不等,成本高昂。
“至于頭飾方面,男角的較偏向簡單,女角的則較華麗。”
嚴守忌諱 做足祭禮
戲班演出禁忌多!
據了解,戲班首天到一個新地方演出時,戲班成員在未開鑼前不能唱歌及採青,這會帶來不好的兆頭。
戲班成員每次到各地方演出,首天都會膜拜華光師傅,以祈求演出順利,第二天則會燒衣紙供好兄弟。
“做戲班的一定要有專業精神,就算有無觀眾都得盡心演出。”
詢及粵劇是否如老一輩所指,首天是演給好兄弟看的說法時,戲班成員皆否認有關說法,並指說以前父母為免孩子只顧著看粵劇而留連忘返,編出謠言來騙小朋友。
劉振南:為興趣進戲班
粵劇伶人劉振南(46歲)說,他為了興趣于1990年加入戲班,並半工半讀下到各地演出。
他在戲班里飾演文武生,即人們所說的男主角。
“當時加入時,粵劇團已走下坡,但戲班成員仍堅持演出,發揚中華傳統藝術。”
他說,粵劇團一般會在神誕活動及慈善活動演出,每次演出分為2個場次,即上午2時至下午4時,晚上8時至晚上11時30分。
“演出旺季為6月份至9月份,淡季一般是4月至5月。”
梁德明:不想浪費天賦
艷陽天粵劇團台柱男花旦花艷影指出,他當初是因為本身練的子喉唱腔而加入戲班,並化名為花艷影,反串花旦演出。
花艷影原名梁德明(51歲,已婚)與妻子育有3名孩子。他來自巴生,正式加入戲班已4年,當初向班主蔡艷香學藝時,練唱子喉唱腔,為了不浪費天賦決定加入戲班。
“起初家人極力反對我加入戲班,在我堅持下,最后由反對改為支持。”
他說,要擁有完美的粵曲唱腔,睡眠很重要,每天練習發聲半小時至一小時,他每次演出后都會有很大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