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6, 2013

“将有一天(中国)成为基督教的摇篮,并应用于人们的生活。是的,这对人们来说很遥远,但只是上帝心中的一日——明日中国将醒来!”


“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的日子,在满洲里,血光之疫…”。27年7月30日,又一次关于中国的解读不约而至:“一些非常事件正发生在中国人身上,也在日本人身上。进入的一些力量正在和已经得势…”。
   关于未来世界的预言,34年1月19日的解读是必须提到的。这个解读在许多方面讲是不平常的。
    解读是应纽约的ARE成员哈斯汀(Mitchell Hastings)夫妇要求进行的。哈斯汀是哈佛大学的高才生,FM广播技术的发明者和奠基人。他的生命解读确认他是亚特兰提斯大陆能量中心的“火石”的建设和维护者,本人具有极高的潜在特异能力。这个解读是第一次成功地使用录音机记录解读的内容,而不是手工速记。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试图用录音设备记录解读,但没有成功。解读主导人是凯西的儿子修林,他在引导语中要求凯西每十五分钟停一下,他们可以更新记录设备。令人惊异的是,凯西严格地在每十五分钟时中断说话,即使是在一句话的中间。
    解读先是指出这个解读的信息由许多灵界体共同帮助给出。而且他们其中之一圣徒约翰即将入世,他的名字也将叫约翰,他的到来标志着世界灵力觉醒的开始。
    解读指出,物质世界的变化应看作是“徵兆”或“信号”。“美国的西部将会断裂;日本的大部必须没入海中;欧洲的上部会在眨眼间改变;陆地将于美国东海岸升起;南极和北极圈的剧变将导致Torrid地区的火山爆发,地轴会转动…”
    天使Halaliel在这次解读中以“我”,而不是通常凯西使用的“我们”给出了部分解读:“有麻烦的人们”将有“物质性的苦难”。“一个年轻的国王很快即位”。在随后的问题中,我们知道那个国家就是“德国”,国王正是“希特勒”。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想法值得考虑,要为他祈祷以实现主的意愿让他的危险过去;如失败,他将被抹去”。
    1935年10月7日的解读预见了“不同的团体、国家或政府结成不同的阵营。奥地利和德国,然后是日本成为这种影响力的部分。…这将会带来渐涨的仇恨”。要知道在解读进行时,日本正向人们表示对美国的热爱。
   在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三周后,“资源”回答人们关于希特勒未来时说:“死路一条”。
   贯穿所有这些预言性的解读,“资源”始终抱有希望:如果个人、集体和国家共同祈祷,并实践自己的祈祷,未来事件可以被避免。
   凯西在二战开始前就给出了结束的时间。珍珠港事件前4个月,一个年轻人想知道敌对状态会持续多久,凯西答到:“至少到1945年”。1941年8月,一个商人前来询问他的经营问题,凯西说民用业务将会中断,但“通过这个个体的努力,业务将会在45年到46年——和平重回地球的时候——取得进展。”我们知道1945年时,世界和平在望。
   预言散落在众多解读里,“资源”不仅点出美国两任总统在位死亡,也指出几十年后发生在美国的种族骚乱。当然也有许多有心人在凯西离世后得到受益。解读弗吉尼亚海滨市北部将有大发展,瑙福(Norfork)港将成为东海岸吞吐量最大的港,而到六十年代,弗吉尼亚海滨市南部又将会大有发展。这些预言均一一成为现实。
   我们也从解读中窥得一些世界的未来的发展。1926年10月的一个解读说:“美国人的灵性将成为世界的关键。在和平桌前(1919年的凡塞尔Versailles条约结束了一战),导师在美国人中间,四海皆兄弟为世界所接受而结束了战争;如果失去,世纪大战(Armageddon)将会再次到来,将会看到基督力量再次西移。”
   地球是全世界人的地球,世界政治格局由地球上人们的理想和意识建立起来。世界大战与的发生与所有国家都有关系。解读说德国已被“涂满支配弟兄的油彩、成为世界的吸血鬼。”;“意大利——为一碗肉汤出卖了自己”;指出日本1931年入侵满洲是想成为“支配力量”;而英国的问题是有“比其它国家高明一点的想法”;法国之罪则是“放大身体的欲望”;印度的罪是“除了向自我内心探索外,知识的摇篮却不去实践”;而“将上帝与我们同在的原则忘记…成为美国的罪!”
    而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预言则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
   “俄罗斯将带来世界的希望。不是被称为共产主义的或波尔什维克的,决不是!而是自由!自由!就是每个人都为他人活着!这一原则已经诞生,要有很多年才会明朗化,但从俄罗斯那里,让世界有了希望。为谁所指导呢?与那个在钱币上印有‘我们相信上帝’的国家成为朋友。”
  “中国的罪?有。…通过缓慢成长以保存自我。…她一日醒来,剪掉了辫子!开始思考并实践!”解读宣布:“将有一天(中国)成为基督教的摇篮,并应用于人们的生活。是的,这对人们来说很遥远,但只是上帝心中的一日——明日中国将醒来!”
    基督教的摇篮?“资源”所指的基督教应该不是目前流行在教堂里的僵化的教义吧?什么时间呢?解读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做的,至今已近七十年了。遥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