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林苍佑

2010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林苍佑身后变政治博弈
林冠英提出州葬。

纳吉说要为林苍佑举行国葬。

对国阵来说, 国葬只能在槟州举行, 要不然就会引起槟州人反感 。

纳吉如果用“发展槟州”的哀悼词来领功劳,会变成反讽。 槟州自由港地位被取消,引起当年的经济衰退, 就是巫统造成的。说出来的话,倒霉的只会是马华和民政。

同样的, 许子根不能用哀悼词来为民政党加分,任何提到政党的东西,槟州人都只会把许子根当作败家子。

马华公会很迟钝。

民政党建议用林苍佑命名路段, 建纪念馆。

林冠英有太多选择了。 可以建议把要私营化的港口,甚至可以建议把槟州大桥,用林苍佑命名, 成立人文馆, 加个纪念日,办纪念活动等等。


XXXXXXXXXXXX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RIP 林苍佑
林苍佑的政绩, 大致上和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称职的州长一样。

槟州可以踏入工业化, 是林苍佑最大的政绩。比起来,光大和大桥,根本算不了什么成就。不过度的消耗岛屿的资源,让槟州不陷入太多的地产泡沫化,是大部分老槟州人怀念林苍佑的原因。

不过林苍佑的视野,还是有局限的。林苍佑没有制度化自己的政党,去培养更阔视野的接班人,是注定民政党在达到最高潮后,往下滑落的最大原因。 而这问题, 同样表现于槟州治理上。 使用林苍佑的治理手法,应付 70-80年代可说游刃有余,不过踏入90年代, 问题就慢慢浮上台面。

任何政府, 只是一厢情愿的去“搞经济”, 是无法应付未来的转型需求。人文发展, 才是所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持续经验最重要元素。 要找出一个地方,有没有去做人文发展, 只需要看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和政策 : 人民的消闲活动是否除了消费外,还有其他的去处? 到底政府设立了多少地方图书馆,如何使用,多少文娱活动在进行中,对于民间活动的政策等等, 这些才是生活的核心。 除了建筑师外, 没有任何人,会为一间空洞,没有任何文化建设的建筑物自豪。

林苍佑任内的人文政策制度,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讽刺的是,可以让林苍佑留在槟州人脑海里头的人, 将会是林冠英。 槟州已经开始在人文发展上下功夫,这是民政党在林苍佑卸任后, 都没想过要去做的事。林苍佑的去世,是民政党打上句号的开始。
Posted by moot at 下午11:12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BlogThis! 共享给 Twitter 共享给 Facebook 共享给 Google Buzz
Labels: 思维
2 个人有话说:

阿辉 说...

所以限制领袖的任期,是很重要的。如果林老在八十年代初任期到下台,人文发展的问题,可能就在八、九十年代就开始被纠正、关注。现在我们还要去纠正许部长十七年的偏差。至于老马廿二年的偏差,唉。。。
2010年11月25日 上午9:43


VICTOR LEE SATU ANAK MALAYSIA 说...

不过林苍佑的视野,还是有局限的!!

1969年的他可能还有大的视野,被国阵收编后,就逐渐走向没落了,,,,

自由港被巫统国阵取消后。。。槟城时没落了。。。那时候,很多的新加坡,南马旅行团是到泰国合艾了。。。

LANGKAWI 变成免税区。。。。对槟城又是另外一个打击!!!

在过去90年代,到2007年来,LANGKAWI。。成了本地与外国人的选择。。

槟城的没落。。。。。是拜巫统所“害”。。。

今天,要努力把槟城变成旅游天堂和人民所喜爱的地方,是要加倍努力。。。。必须吸引中港台,澳门的游客。。。还有澳洲的游客。。是很重要!

台湾和槟城可以在两地成立旅游协调中心(槟台旅游协调中心)协助提供资料,专人服务。。。提供纪念品等!

此外,可以学KELANTAN发出“州金币”(DIRHAM,DINAR)。。。。吸引中东客及喜好收藏纪念品者!


http://nut3nut4.blogspot.com

#################


林苍佑成立民主党 Nov 2, '07 2:07 AM
by Malaysian for everyone

林苍佑成立民主党

话说林苍佑医生于1959年未能在马华公会取得控制力量,以和东姑争取更多席位分配后,便以“健康理由”前往英国休养。

大选过后约莫2年,即1961年宣布,林苍佑退出马华公会。同一年,他的亲密战友朱运兴在安顺国会补选中,以独立人士取胜。

到了1962年4月,林苍佑及朱运兴联合宣布将组织一个“非种族性政党”对抗联盟。

本来,林苍佑及一批前马华领袖是要组织一个取代马华公会的种族性政党,但在东姑宣布“马来西亚概念”后,林苍佑改变这种想法。他说:“当东姑决定成立马来西亚时,我想这是时机成热:以更广的基础看待尚未解决的种族问题。”

林苍佑成功地拉拢森美兰的陈世英、郭开东及一群市议员参加。于是民主联合党(UNITED DEMOCRATIC PARTY)于1962年4月21日于芙蓉诞生。陈世英(国会议员)代表了激进派,林苍佑代表了温和派。

为了表示它的非种族性,前国家党(由拿督翁发起)领袖阿都哈密(HAJI ABDUL HAMID BIN HAJl ISHAK)被选为名义上的主席,林苍佑副之,秘书陈世英,副秘书是郭开东。人民进步党领袖DR辛尼华沙甘受邀观礼,并矢言与新党合作。

但是,这个政党很快便闹分裂。陈世英坚持其种族路线,以保障华人的权益;林苍佑宣布这是一个属于爱国组织,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地位,他不认为种族主义会有助于建立一个团结的国家,虽然他声言要力争教育权利。

这样一来,摊牌将不可避免。1963年4月4日在吉隆坡举行的党大会上,林苍佑派取得控制权,推选著名马来领袖拿督查纳阿比丁(DATO ZAINAL ABIDIN BIN HAJI ABAS)为党新主席。

查纳阿比丁在早期曾与拿督翁携手组织巫统,是拿督翁的密友,后与拿督翁另组马来亚独立党乃至国家党。而陈世英及郭开东失去正副秘书职,亦未被选为中委。

数天后,这一批人,包括市议员退出民主联合党。 陈世英不同意林苍佑要组织反对党阵线,并指责林医生未服膺较早时同意的斗争路线。

民主联合党在林苍佑的控制下,它采取了温和的政策以寻求马来西亚人民的支持。但清楚不过的,这个党的生命主要靠林苍佑的形象,而其他人的影响力还不及他。

在 1964年大选时,虽然民联党标榜多元种族,但形势使到它必须争取华人的支持以立足政坛,以致在1964年的竞选政纲突出华文教育问题。不过除了林苍佑一人中选国会议员,及在他的丹绒国会属下及附近的4个州选区获胜外,其他26名国会候选人皆失败。这证明华人支持林苍佑多过接受民主联合党的政治概念。

选民的支持一方面是他在领导马华时显得关切华人利益,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扮演反对党的角色。

http://fecam-business.info/MY-love/?q=taxonomy/term/23&page=1


—————————————
評論:褒貶林蒼佑

2008-08-04 20:28

林蒼佑是最早挑戰馬華當權派的改革派領袖,他改革這個華人政黨的努力受挫,誠為其政治生涯的憾事之一。

在歷任馬華總會長中,林蒼佑在位最短,為期約一年半,但他與馬華之間的恩怨卻持續幾十年。

這位政壇元老曾先後擔任過急進黨、馬華、民主聯合黨和民政黨黨魁,無疑是締造了“前無古人”,也極可能是“後無來者”的紀錄。

先在朝,後下野,再回朝,這或許只有林蒼佑經歷過。

林蒼佑1951年4月30日,以32歲之齡受委為檳城殖民地議會議員,開始參政;他當時加入檳城急進黨(後改名為急進黨),被選為三名副主席之一,至1953年才接替林注旺成為新任黨魁。

在馬華首任總會長陳禎祿的力邀下,林蒼佑1954以雙重黨籍的身份加入馬華,很快躋身為馬華中央領袖之一。

在成為馬華第二位總會長之前4年,林蒼佑在我國政壇的多次重要演變中,皆未直接參與。他沒有參加1955年聯合邦立法議會選舉,但由於他是檳州殖民地議會首席議員,因而可成為聯合邦立法議會議員;東姑阿都拉曼領導聯盟取勝後組成自治政府時,林蒼佑並未入閣,而同年聯盟政府與馬共舉行的華玲和談,他也沒參與。

馬來亞1957年8月31日獨立後,他竟自動放棄出任檳州首席部長,反而推荐其急進黨同志王保尼。他這麼決定的最大理由顯然是不甘只當“地方諸侯”,志在做個全國領袖,冀在中央政府“為民服務,爭取華族權益。”

當時專注推動馬華黨務的林蒼佑,覺察到馬華已漸失華社的支持,尤其是處理華教問題失策,以致它無法在聯盟中享有較大的代表權,再加上眼見以社陣(勞工黨與人民黨)為主的左派反對黨日益崛起壯大,他於是疾呼:馬華需要改組,需要新血,復興黨務,以挽回頹勢。

因此,當林蒼佑領導的改革派在1958年3月23日的馬華第九屆常年大會上成功奪權,而他也以89對67票擊敗馬華創立人陳禎祿,當選為總會長(那時他才38歲)後,便著手集中力量,為華族爭取權益,特別是敏感的華教問題,以挽回華社的信心。

(在1955年普選時,像陳禎祿一樣,林蒼佑曾鼓勵華人申請成公民,以便投身爭取國家獨立。)

種下失勢禍根

林蒼佑雖受英文教育,但他掌舵馬華時,積極維護華教的生存,並為其發展尋求解決方案,他曾強調“我深知華教問題的複雜和困難,而且也知道華教問題最先考驗我”。他在這方面的努力,尤其是推動華教“三大機構”獲得華教斗士林連玉的尊重與讚賞。

尤有進者,我國獨立後的1959年第一屆大選時,林蒼佑曾向東姑阿都拉曼要求須把華社對華教的總要求,列入聯盟的競選綱領。

由於林蒼佑與東姑阿都拉曼在國會議席分配及教育問題的談判破裂,種下了他失勢的禍根,更喪失了爭取馬華在聯盟享有合理代表權的最後機會。

無論如何,林蒼佑還是敢與巫統嗆聲,拒讓馬華當巫統附庸。

在1959年大選時,身為馬華總會長的林蒼佑竟未獲提名,其支持者也沒上榜,再加上東姑阿都拉曼扶助陳禎祿兒子陳修信以及元老派的翁毓麟、陳東海等在馬華內搞復辟,陷困的他於同年8月4日出國休養,9月15日呈辭,由謝敦祿暫代其職權,最後於1960年12月30日退黨。

林蒼佑1962年在芙蓉籌組民主聯合黨(民聯),重返政壇,並於1964年大選中在檳城的丹絨國席和巴當哥打州席獲勝,從執政黨轉到反對黨,摒棄種族主義政治,改走多元種族主義政治路線。

直到1969年大選,林蒼佑領導民政黨,在檳城擊潰仍由陳修信掌舵的馬華及聯盟政府,從王保尼手中“奪”回首席部長,使檳州第一次變天,上台執政,這無形中加劇了他與馬華的“新仇舊恨”。

民政黨在1974年大選前加入國陣,使曾經歷黨爭衝擊的林蒼佑,保住檳首長及民政黨檳州政權,他在巫統“分而治之”或“以華制華”的政策下,雖無法在國陣統治集團取代馬華的地位,但卻使馬華原擁有的檳首長寶座從此一失不復得,並確保民政黨在檳城建立強大的政治根據地。

在國陣“分享政權”的共識下,民政黨遂維持其在檳州政府主導地位,這導致它與馬華的關係長期處於“不和”的狀態。在1978大選中,李三春掌權的馬華曾通過“七人幫”,以及1982年大選的“八對八”議席分配,企圖從民政黨手中奪回檳首長寶座,惟始終功虧一簣。

換句話說,林蒼佑在位期間,民政黨與馬華之間的關係,一直未能改善,而林蒼佑在馬華黨史上成了“隱形”的前總會長,他的肖像也不能在馬華總部與其他歷任馬華總會長“平起平坐”。

民政馬華冷戰

但至今仍成謎的是,林蒼佑長子林建安及另一位民政黨元老林維雄獨生子林武燦1999年大選在民政黨旗幟下當選後,竟聯袂跳槽至馬華,造成民政黨險喪失檳首長寶座,據知這位民政黨“老佛爺”對建安的作法持著正面的態度。

以反對黨身份上台執政,不久卻投效執政黨,林蒼佑雖被其他反對黨尤其是民主行動黨抨擊為沒有政治道德與原則,出賣檳民的委托,但他成功保住民政黨在檳州政府的主導地位長達21年之久,直至1990年大選被反對黨強人林吉祥擊倒。

雖於1982年大選前,民政黨接受了參政的華教人士入黨,但林蒼佑在位21年期間已鮮少對華社權益及華教問題公開表態或爭取,頂多只戴著全國唯一華人首席部長的光環。

學者評說林蒼佑:他曾立志要當全國領袖,但事與願違。離開馬華之後,他領導民聯和民政黨,只能在檳城坐大,但也不失為偏安一方之主,而且贏得了“檳州發展之父”的美譽。
光明日報/場邊點評‧劉漢良‧2008.08.04



XXXXXXXXXXXX

第2任總會長 與陳禎祿交惡被邊緣化 林蒼佑歷史地位不明顯
相关搜索: 馬華, 總會長, 歷史, 主席, 中央

林蒼佑領導馬華日子不長,是歷屆馬華總會長中任期第二短的,只有1年多。(圖:光明日報)


林蒼佑擊敗陳禎祿出任總會長之後, 馬華派系鬥爭加劇。在一項特別代表大會上,林蒼佑派與陳修信派相持不下。(圖:光明日報)


在黨內改革失敗,大權旁落的林蒼佑黯然神傷。(圖:光明日報)


成為馬華總會長後,林蒼佑更容易接近東姑。(圖:光明日報)


馬華第二任總會長敦林蒼佑領導馬華日子不長,是歷屆馬華總會長中任期第二短的,只有1年多。他在馬華歷史上的地位並不明顯,這除了是任期短的關係之外,還因為馬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並沒有為林蒼佑“正名”。

許多年來,馬華在歷史敘述中故意忽略這名前總會長,就連馬華大廈裡的歷任總會長照片排列中,也沒有林蒼佑的照片。他彷彿是消失在空氣中的第二任總會長。

2005年11月,馬華終於把林蒼佑的照片掛上去,排在敦陳禎祿旁邊,填補了歷史的空白。據現任馬華總會長黃家定說,這樣做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我們是根據馬華黨史掛上所有正式擔任過總會長的領袖照片。這是客觀的做法,沒有人事問題。”

然而,為何馬華黨史在這之前不願正面評價林蒼佑;林蒼佑在馬華的地位為何一直被否定?這牽涉到林蒼佑領導馬華的經過。

黨內改革失敗

林蒼佑於1919年5月28日生於檳城車水路。早年在檳島美以美英校唸書,較後赴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考獲醫藥博士。

1951年4月30日是林蒼佑的人生轉捩點,他被委為檳城殖民地議員(相等於今日的檳州州議員),正式踏上政途。他較後成立檳城急進黨,當選副主席,過後更一度擔任主席。1954年,他受時任馬華總會長敦陳禎祿之邀加入馬華。

憑著出色才華及卓越能力,林蒼佑在馬華迅速冒起,成為中央領袖。1955年,他被馬華推舉為參加全國聯盟會議的馬華代表之一。

1958年,他率領黨內少壯派改革,擊敗敦陳禎祿,當上馬華第二任總會長,氣勢如虹。不過,這也埋下他與陳禎祿和陳修信父子交惡的種子。接著,發生一些事情,導致林蒼佑與陳修信公開罵戰。而當時的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傾向於支持陳修信,邊緣化林蒼佑。

作為馬華總會長,林蒼佑在1959年全國大選候選人名單上卻榜上無名。最後,大權旁落的林蒼佑決定辭職。林蒼佑在馬華黨內改革失敗,陳修信才是勝利者。

較後,陳修信在1962年黨選時當上總會長;而林蒼佑則於1961年退出馬華,並創立民主聯合黨,從此兩人水火不相容。在陳修信主導馬華下,林蒼佑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歷史地位。接下來的馬華總會長也依循有關思路,沒有讓林蒼佑正名。

然而歷史是不容抹殺的。2008年的今天,在馬華大廈內,林蒼佑的照片高掛,堂堂正正清清楚楚地向黨員與世人宣告──林蒼佑是馬華第二任總會長。

挫陳禎祿輸陳修信
政治生涯大起大落

在林蒼佑的政治生涯中,擊敗陳禎祿,當選馬華總會長,是一件大事。

1954年,他加入馬華,幾年後,挑戰總會長,而且竟然勝出。這一戰,令許多人跌破眼鏡。在這之前,黨齡尚淺的林蒼佑已公開批評及揭露馬華的弊端,高舉改革旗幟。在獲得馬華黨內少壯派與非當權派的支持下,林蒼佑的改革聲勢日愈壯大。

1958年,馬華舉行第9屆常年大會,林蒼佑在大會前夕才下定決心競選總會長職。陳禎祿對壘林蒼佑,一個是馬華建黨元老,德高望重;一個是馬華改革者,幹勁十足。黨選結果令人吃驚,林蒼佑以89票對67票較敗陳禎祿。

而在其他職位競選上,林蒼佑率領的少壯派也取得亮麗成績,林蒼佑登上了政治高峰。當年,他不過38歲,可謂年少得志。

69年率民政加入國陣

然而,勝利來得太早,改革尚未成功。誰料到在登上總會長寶座不足兩年,陳修信派系在東姑的支持下,扳回一局,大權旁落的林蒼佑自行辭職。林蒼佑擊敗陳禎祿,後來卻被陳修信間接拉下馬。贏了父親,輸給兒子,世事可謂奇妙。

林蒼佑後來退出馬華,先創立民主聯合黨,後組成民政黨,繼續在檳州領風騷。1969年大選,他帶領民政黨贏得檳州政權,當上檳州首長,再創高峰。後來,他率領民政加入國陣。

東姑接密函掀暴風雨
林蒼佑黯然下台

林蒼佑在1958年以改革派的姿態,漂亮登上馬華總會長寶座,可是年餘即遭挫敗,繼而辭職。

他的下台,由一封致予首相兼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的密函開始。

當時,林蒼佑致信東姑,提出兩項建議,即馬華在當時的104國席中分配40席,以及把華人社會對華文教育的總要求列入聯盟的競選綱領。

在東姑作出答覆之前,有關密函卻被時任馬華宣傳主任楊邦孝公開,這帶來了一場暴風雨,使東姑與林蒼佑決裂。東姑甚至形容“(這)簡直就是在我的背後刺了一刀”。後來,東姑大力支持陳修信,最後導致林蒼佑黯然下台。

然而,話說回來,如果當初林蒼佑的兩項建議被通過,今天大馬華人社會將可能出現另一番面貌。

從政39年拒封賜
退位獲頒“敦”頭銜

林蒼佑今天貴為“敦”,可是在他39年的政治生涯中,卻從未受封任何勳銜。即使是擔任檳州首長長達21年間,他也只是一名毫無頭銜的大人物。

據悉,他曾堅持一個原則,即在位時絕不受封。當時,他婉拒封賜已不是一項秘密。相對於“拿督”、“拿督斯里”等稱呼,他看來更以被稱為“醫生”而自豪。

林蒼佑在1990年退位後,首次在國內受封。當年11月2日,檳州元首敦韓丹頒賜他高級拿督頭銜,以表揚他對檳州社會與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以及為檳州人民所提供的服務。

後來,國家元首也頒賜“敦”頭銜給他,再次肯定他對國家、社會與人民的貢獻。

當首長21年
被譽“檳發展之父”

退出馬華後,林蒼佑依然精彩,他領導民政盤踞檳州多年,自己也當了21年的檳州首長,享有“檳城發展之父”的美譽。這個美譽對於曾有“老佛爺“稱號的林蒼佑來說,並不為過。

執掌檳州21年,他落實了計多工業計劃,推動經濟發展,把檳州帶向高峰。林蒼佑在檳州推展城市重組計劃,建立新市鎮,並在檳島與威省開設自由貿易工業區,落實城鄉工業化概念。

此外,他也創立檳州發展機構,全權推行州內發展,開拓工業區,降低檳州失業率。一言而蔽之,林蒼佑“檳州發展之父”的稱號是實至名歸的。

父逝世為由
棄當首任檳首長

許多政治人物為了州首長位子搶破頭,然而在1957年,林蒼佑卻放棄當首任檳州首長的機會。

1957年,大馬獨立了。聯盟政府必須挑選領袖出任檳州及馬六甲州首長,而林蒼佑顯然是檳州首長的熱門人選。就連東姑也向林蒼佑說:“馬來亞在1957年8月31日獨立後,檳州需要一位首席部長,你是最適當人選。”

首長寶座在等待,可是,林蒼佑卻不吃煮熟的鴨子!

在一篇文告中,他表明種種因由,包括父親的逝世使他不能接任檳州首長職。他更推薦王保尼出任檳州首長。或許,林蒼佑心中有更大的目標,檳州首長並不是他從政的最終目標,他要放眼全國。

馬華黨員眼中的林蒼佑
任期短無顯著貢獻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政治秘書翁文志

我們知道林蒼佑是馬華第二任總會長,然而由於他領導馬華的時間很短,沒有留下什麼顯著的貢獻。印象較深的是他因議席分=配問題而東姑鬧意見,後來更退出馬華。

馬華黨史裡頭也沒有對他多著墨,只是略略帶過,所以不要說新黨員,就算是一些舊黨員也不了解林蒼佑的事。

馬華總會長黃家定在幾年前為他正名,把他的照片放在馬華大廈內是對的。畢竟,歷史是歷史,我們不能否定歷史,他確實是馬華第二任總會長。明年是馬華成立 60週年,將出版的特刊中,有一部份是講述黨史的,我希望有關黨史能多一些敘述林蒼佑時代的事件,讓黨員更了解林蒼佑以及那時候的事。

林蒼佑事件簿
1919年:出生於檳城
1938年:負笈英倫
1940年:法律系畢業
1944年:考獲愛丁堡醫學博士
1951年:受委為海峽殖民地議會議員;成立檳城急進黨
1954年:受邀加入馬華
1955年:出任聯邦議員;成為全國聯盟會議的馬華代表之一
1957年:當各報頭條刊登他將是檳州首長時,他卻向東姑阿都打曼推薦王保尼
1958年:競選總會長,擊敗陳禎祿
1959年:因議席分配與華教問題和東姑交惡;同年正式辭去總會長職
1961年:正式退出馬華;組織民主聯合黨,出任副主席
1964年:中選丹絨區國會議員,蟬聯至1978年;中選巴當哥打區州議員,蟬聯至1990年
1968年:聯同賽胡申阿拉達斯教授、王賡武教授、陳志勤等人組織民政黨
1969年:民政黨大選成績標青,拿下檳州16個議席,執政檳州,他出任首席部長
1980年:宣佈不再蟬聯民政黨主席
1990年:競選哥打區州議席,敗於民主行動黨候選人林吉祥手中,黯然下台,退出政壇

XXXXXXXXXXXXXXX

历史回顾:

马华指华团是---沙文主义趁机抬头????

吉隆坡和怡保华团大会成功召开后,基本上,陈修信所要求的支持力量算是达到了,也在马华以外促成一股团结的形势。

因此,1971年3月14日在芙蓉举行的华人团结大会上,敦陈说:团结运动已经取得成功,但我们下一个步骤是什么呢?

他指出,华团委员会虽然已经产生。但作用受到限制,因为作为一个小委员会,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及配备当然很有限。

他又说,除非华人华众作为领袖的坚强后盾,否则我们将不能发挥力量。 对于华人社会来说,单单由领袖们工作,而广大群众袖手旁观,隔岸观火,只等待分享他人辛勤工作的成果的话,那么恕本人直言,这种态度绝对不会给我们全体华人带来任何利益。

在综观华团热烈的反应后,这是敦陈比较明显需要华人支持的时候了。而事实上,华团是在没有更好的抉择和形势所需下,一直表示对敦陈的拥护。 森美兰的逾万华人团结大会上,通过五项议案中的一条即是“拥护陈修信为全国华人最高领袖”。

根据报章报导,大会是由森州15名华人领袖召集,他们是陈世荣、邱观古、唐明杰、萧隆兴、莫琛、郑映南、胡棠、刘万生、苏林邦、文炳欢、陈松德、李东、谢舂才、黄金星及姚美玉。

来自大马华人促进团结委员会的代表有李裕隆、张耀宗、黄伟强与顾兴光及霹州华人大团结召集人杨金殿、杨寿贤及梁祺祥。
在立场上和敦陈意见有些不同的是来自苏邦林律师的演讲。他说:要搞好团结工作,应该要有个团结的媒介或组织,我们迫切需要有个超越政党、帮派的华人政治机构,让所有不同政治信仰和思想不同的华人聚合在一起,为寻未共同的目标而平心静气的交换意见,以民主的方式,以少数人支持多数人的原则来处理问题,以寻求共同的协议,作为华人的总意见。

无疑的,这个见解在当时普遍地存在搞华团工作者的脑海里:他们之中包括马华党员,但大多数的意见是华团联委会应发挥作用和对政治问题表达见解,才能表现出超越政党(但非超政治)的立场,而不以为加入马华是适当的时刻。

这个委员会的出现和所作的工作,在马华党内受到一些领袖的质疑,尤其是那些未积极参加华团大会者。

符合敦陈修信政治意愿

认真研究起来,华团的运动是符合陈修信的心意,用以支持他在政治上的地位,进而能达成马华公会的改革而壮大力量。

不过,敦陈的想法后来与华团出现矛盾乃至有“对抗”的意味。 作为马华署理会长的许启谟就感觉到华团运动不是味道,可能会导致取代马华的局面发生。

2月25日的国会上,他便针对华团运动发表异议。他说:在吉隆坡及怡保召开的华人团结大会,是一种沙文主义的表现。

接着,他又于2月18日在报章公开指出:最近几个星期内。我们再度看见少数投机份子的沙文主义者,乘着敦陈修信语重心长呼吁团结主义呼声的高潮,再度乘机抬起沙文主义的头。

针对这一指控,华团联委会发表一篇文告要未许启谟表明他对马来西亚华人,为促进国家团结运动的工场。同时也要知道,他是否指华团联委会,是个投机份子沙文主义者的集团,企图混水摸鱼,达到个人英雄主义的愿望!

http://fecam-business.info/MY-love/?q=taxonomy/term/23&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