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4, 2011

孔子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收入高低,首先要重視自己的工作,最穩定的現金流來自工作,而不是股票或基金。

向孔子學理財 最穩定的現金流來自工作
2011年07月12日 02:03
轉寄給朋友
列印


  青島理財師協會常 務副理事長 宗學哲

  孔子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收入高低,首先要重視自己的工作,最穩定的現金流來自工作,而不是股票或基金。

  孔子3歲就死了父親,全靠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成人。據說孔子從小就很愛好學習,年輕時讀書更是非常用功。同時他辦事認真,一絲不苟,他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後來又當管理牧業的小吏,牛羊就繁殖得很多,沒到30歲,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很多人願意拜他為老師,他就索性辦了個私塾,收起學生來,後來連魯國的大夫都把孩子交給孔子。

可以想象,孔子當時的私塾很可能和如今的貴族學校一樣,為其帶來了豐厚的職業收入。公元前501年,孔子做了中都(今山東汶上縣)宰,第二年,做了司空(管理工程的長官),又從司空改任司寇,這一官職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長兼高院院長。各方面記載顯示,當時孔子的年薪是“奉粟六萬”,《史記正義》對此的解釋是:“六萬小鬥,當今二千石也”。

據推算,孔子的年薪折合人民幣大約 52.8萬元,月工資為4.4萬元。關鍵是人家藝不壓身,即使不當官了,就和如今百家講壇的名師一樣,自謀職業收入可能更高

是職業帶來的經濟基礎使得孔子才能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最終功成名就。如果孔子當時窮困潦倒,連吃飯都困難的話,中國可能就會少了一個聖人。

  理財啟示:如今很多年輕人覺得工作只是個飯碗而已,不知道珍惜,工作馬馬虎虎說得過去就可以,結果很多人因此不斷地進入“找飯碗 、丟飯碗”的惡性循環中;另外有的年輕人覺得工資收入低,想依靠炒股、炒基金髮財,結果上班時心思全用在了炒股上,其結局往往是股市上沒有賺到錢,工作也沒有干好,最終兩手空空!!!

還有的年輕人好高騖遠,總想自己創業,做個大生意,可是由於經驗不足,市場競爭殘酷等原因,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其實,股票不是不可以炒,但前提是不能把炒股看得比工作重要;經商創業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在工作中做好經驗的沉澱,等“翅膀硬了”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

  孔子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收入高低,首先要重視自己的工作,最穩定的現金流來自工作,而不是股票或基金。